幼童摸魚後竟要被截肢?接觸海鮮時這個細節別忽略

掃碼閱讀手機版

來源: 光明網 作者: 編輯:李娜-健康頻道 2024-05-06 09:36:00

  近日,#2歲幼童感染創傷弧菌面臨截肢#話題登上熱搜,引發人們關注。廣東珠海的2歲男孩和奶奶去菜市場時接觸了魚,隨後感染創傷弧菌。醫生稱男孩右腳將有可能被截肢。

  什麼是創傷弧菌?

  創傷弧菌屬於弧菌科,是一種革蘭氏陰性菌,是致死率最高的致病弧菌。

  它廣泛分布於水溫較高的世界各河海交界水域、近海、海灣及海底沈積物中,並常寄生於貝殼類等海洋生物中,如魚、蝦、牡蠣、蚌等。

  感染途徑

  通過皮膚傷口感染; 通過食用含有海洋細菌的海產品而感染。

  易感人群

  感染後有哪些癥狀?

  創傷弧菌的毒性較強,潛伏期平均為24小時。約50%—70%的患者會在一兩天內出現局部皮膚腫脹,疼痛明顯,傷口周圍或感染肢體末端皮膚呈黑紫色,有水?。

  感染者常伴有發熱、腹痛、腹瀉、嘔吐、低血壓等癥狀。病情進展迅速,若不及時就診,嚴重者可發展為肌肉壞死和敗血癥,甚至有截肢和引起多髒器功能衰竭的風險。

  如何避免感染創傷弧菌?

  少吃生冷海鮮,盡量將水產品燒熟後食用。 避免在海水中受傷或將已有的皮膚傷口暴露在海水中。洗海鮮時最好戴上手套。一旦被蟹腳、蝦刺等刺傷,要及時用清水衝洗傷口,並用酒精進行消毒。避免將開放性傷口或皮膚破損處暴露在溫暖的咸水域,或者是貝類豐收的水域。

  感染後如何應對?

  若出現皮膚疼痛、瘙癢、腫脹和腹瀉及發熱等癥狀,應立即就醫,並告知醫生最近接觸海水或海鮮病史,以免耽誤診療。創傷弧菌具有嗜鹽性,切勿使用生理鹽水或將鹽撒到傷口上,以免加重感染。

  海邊游玩多留意

  除創傷弧菌外,海洋致病菌中的副溶血弧菌、氣單胞菌屬等也會導致類似病癥。如到海邊游玩接觸海水、進食海鮮、被海產品或海中尖銳的石頭刺傷,出現皮膚紅、腫、熱、痛、惡心嘔吐等癥狀,要及時就醫。

  天氣漸熱,假期臨近,在此提醒大家,處理海鮮或到海邊游玩時,千萬小心“致命”細菌。

下載津雲客戶端關注更多精彩

推薦新聞

我來說兩句


Copyright (C) 2000-2021 Enorth.com.cn,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.,LTD.All rights reserved
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
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編號:津B2-20000001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:0205099 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:12120170001津公網安備 12010002000001號